hotnews

那些年,我们一起用过的BB机和大哥大

编辑/作者:安安 2018-07-10 我要评论

BB机、大哥大一字排开保存完好。 易先生拿出自己的第一代BB机,机身用全真皮的机套包裹。 夏季的晨曦透过窗帘射进来,家住北环附近的易行先生伸了个懒腰,然后准备...

  BB机、大哥大一字排开保存完好。

  易先生拿出自己的第一代BB机,机身用全真皮的机套包裹。

  夏季的晨曦透过窗帘射进来,家住北环附近的易行先生伸了个懒腰,然后准备起床了。“小白,给我来段相声嘛。”易先生朝着儿子刚给自己买的机器人说了句普通话,这时,机器人的眼睛开始发光,回答:“将为您送上岳云鹏的相声。”然后,音箱里传来小岳岳那令人捧腹的相声段子。“回想当初用传呼机,感觉就像昨天,没想到,智能机器人都在陪我生活了。”想到这里,易行的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如果说改革开放40年的光阴似箭一般飞逝而过,那么,那些留在岁月长河里的物件,就像这条光带上的记忆码,让人久久不能忘怀,家里那个还写着“重庆市人民政府”的传呼机,就像时光最好的见证者,见证着自己和周围人的生活巨变。

 

    A 第一代传呼机见证友谊

 

  易行是重庆摄影界的前辈,也是重庆最早的传呼机使用者之一。之所以能够接触到第一代传呼机,其实和工作也有不少的关系。在江北区观音桥的一个咖啡厅里,易行从口袋里拿出来一个盒子,里面装的是传呼机,盒子外面写着“乐声牌传呼机”的字样,一个动漫中的人物一手拎着箱子一手拿着传呼机,象征着那个时代的潮流。

 

  “这个传呼机是1988年拿到的。”尽管时间过去了30年,这个传呼机却保存得非常好,外表几乎没有一丝划痕,易行告诉记者,改革开放后,中国成为开放的热土,当时,日本政府给重庆市政府送了100台传呼机,希望通过传呼打开中国的市场。但那个时候的情况是,有传呼却不知道如何使用。作为一名记者,易行在前往电信局采访时,对方把见多识广的记者当作了突破口:“小易,要不你拿一台去试用一下,你是记者也好宣传宣传,万一这个东西在重庆可以打开市场呢?”

 

  拿到这台传呼机后,易行认定“这是个好东西”。当时的重庆市政府也在开始组建无线通信小组战备台,为了传呼机的推广做全方位的准备。电信局一位姓游的工程师为即将投入使用的传呼机进行写码试验,打进一个短号,呼叫对应的传呼机,通过写码程序为机主留言,然后机主回拨到传呼台,就能知道谁找他,找他有什么事儿了。很快,126传呼台诞生了,身为记者的易行就像个游走的广告,在名片上印下传呼机的号码,成为当时的红人。

 

    B 生意人传呼一响黄金万两

 

  随着时光的推移,传呼机就像港台流行歌曲一样,在改革开放后的重庆流行起来,不仅仅是因为传呼机的大小比烟盒还小,更重要的是,这个小家伙找人确实方便。

 

  一天,易行正在家里摆弄胶片,这时,一个紧急的采访要派他去南山,报社一位领导想到他正在用一个新玩意儿叫“传呼机”,抱着试一试的心情,这位领导给他打了传呼。看到一连串号码,易行赶紧到附近的公用电话亭回了电话,得知有采访,他赶紧朝着南山赶,从那以后,整个新闻界也知道了传呼机的好处,记者开始相继配传呼机。

 

  易行说,其实那个时候,使用传呼机的绝大多数是生意人,所谓“传呼一响,黄金万两”,传呼机就像一个小小的聚宝盆,加紧了生意人之间的信息往来与联系。值得一提的是,相比沿海城市,在重庆使用传呼机的好处是:上户费比较便宜。于是,很多广东和福建沿海等地的人来重庆大批量购买传呼机,写重庆的号码。

 

  时髦的“大屏”BB机可以显示文字

    C 中文机让回call成为往事

 

  易行的第二个传呼机,是摩托罗拉数字机。这个传呼机和火柴盒大小差不多,“第一个根本没用坏,因为是新款,字幕显示又很清楚,我就换了第二个。”再接下来,传呼机颜色也比较活泼可爱了,女生有粉色,男生有蓝色,易行的第三个传呼机就是蓝色。而第四个也是最后一个,是看上去非常“资格”的传呼机,也是传呼机的最高版本——中文机。中文机基本上是传呼机的尾声,流行于上世纪90年代末。装上电池,打开开关,还有“摩托罗拉公司”六个字显示出来,看到这台传呼机,他的回忆里充满了感慨。“当时很多新闻线索都通过传呼机直接发给我们,非常方便。”

 

  2006年3月,当时的重庆市通信管理局发布消息,重庆最后一个传呼台——“中铁寻呼”退出营运,标志着伴随了一代人近20年的传呼机彻底成为过去时。市通管局数据显示,传呼机在重庆存在了足足18年,54家寻呼台有130万用户,从1998年开始繁荣持续到2002年。据工作人员回忆,当时最繁忙的时候,一个话务员1分钟要接8个电话,月收入在1000多元,那会儿,许多高职都会给传呼台输送员工,到传呼台当一名传呼小姐,是一份很时髦的职业。

 

    D 大哥大最贵的卖了六万多

 

  上世纪90年代中期,大哥大应运而生,电信局也成立了移动分局,开始为大哥大服务。长度在30厘米,重量超过500克的大哥大拿在手里感觉沉手,别在腰间感觉会连累裤子,但就是这样打都舍不得打的高档货,就像雨后春笋一样,开始在生意人之间传播开来。

 

  易行的大哥大,也是为了方便新闻采访买的。那会儿买个大哥大感觉很贵,因为包含号码在内,一个大哥大的价格就要几万。当时仅南山、江北、渝中、沙坪坝四个地方设立基站,信号覆盖整个主城。易行说,虽然四个基站少得可怜,而在当时,却是惊天动地的大事,是城市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第一批大哥大首发仪式在雾都宾馆举行,易行还记得,最贵的一个大哥大拍卖了六万多块钱,这个新闻也占据了第二天各家报纸的绝对头条。这么贵买来的大哥大是不是想打就打呢?渝北区金龙路140号A幢4-4居民方成本在1998年就开始用大哥大,他表示,那会儿打电话一分钟市内价格就要1块多钱,而当时的房价才几百块钱,可以说,很多人买大哥大,买得起却打不起。

 

  由于大哥大价格昂贵,为了防止被盗,保险公司很快推出意外丢失险种,“我当时觉得好玩,也给自己的大哥大买了一个。”易行说。没想到,在一次火灾采访中,大哥大被遗失在火场,最终,保险公司根据保单赔偿了易行同样一台摩托罗拉8800X大哥大。

 

  BB机机身上印有“重庆市人民政府”

    E 座机进入千家万户

 

  上世纪90年代初,易行就在家里安装了一部座机电话,电话号码开头是8,代表所属电信分局为大坪电信分局,813636的号码,这辈子他都忘不了。

 

  “为了跑新闻,我的名片上印了传呼机和座机电话,有时候传呼是半夜三更打来的,外面的公用电话一旦关了门,我也没法回复,索性安了个座机,方便随时接打。”到上世纪90年代末,私人安装电话的费用为500元,这个被称为初装费的费用到2000年时一度高达4000多元,座机的普及也让重庆的无线通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各种营业厅相继问世。

 

  伴随着座机、大哥大的发展,重庆的城市也开始了悄然的变化,下海经商的越来越多,晚上的夜市越来越闹热,就像被移动通讯唤醒的城市一样,打个传呼、打个大哥大,约上三五个朋友出来吃个饭,已经成为当时盛况。

 

  再看看光阴荏苒之后的2018年,中国自主品牌的手机开始在国际市场占有一席之地,AI智能时代的到来让人工智能成为新的研究方向,易行感慨这光阴过得太快,也感慨遇上了最好的时代。“以后还真不怕闷了,要是闲得无聊,我说不定还能叫机器人给我做顿饭、洗个碗呢。”

 

  慢新闻-重庆晚报记者 王渝凤/文 李野/图

文章来源:人民网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4、对于网友投稿的文章请仔细核对其真实性,如遇要求汇款转账情况,请格外谨慎。

相关文章
  • 一带一红网红基地推出O2O网红直播过年模式

    一带一红网红基地推出O2O网红直播过年模式

  • 亿达信息深度布局区域市场,西安分公司蓄势启

    亿达信息深度布局区域市场,西安分公司蓄势启

  • 折叠屏手机排名,你知道几款?

    折叠屏手机排名,你知道几款?

  • 物业经理怎样高效准确巡检?马克水印相机帮你

    物业经理怎样高效准确巡检?马克水印相机帮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