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移动互联网 > > 正文

滴滴、美团、摩拜跨界互抢地盘 燃起又一波烧钱大战

2018-01-16移动互联网 编辑:安安

看似稳定的移动出行格局近来频生变化。美团在多地上线网约车业务;摩拜也推出了共享汽车服务;滴滴接管小蓝车并宣布将推出自己的共享单车平台。这些变化表明了什么?又会给行业和普通用户带来哪些变化呢?今天的东广聚焦就来关注移动出行领域掀起的又一场混战。
目前,在南京低调试水一年多以后,美团已经在包括北京、上海在内的全国7个城市的美团APP上线了打车入口,美团打车的独立App也已正式上线,请听东广记者孙萍发来的报道:
(新年伊始,美团打车就在app上打出了“何时开通,你说了算”的口号,承诺在当地点击“报名”的人数达到20万之后将会开启服务。在上海站的页面上,记者看到,目前报名量已经完成了50%,而在北京站这一数字已经达到了100%,然而,因不具备网约车运营资质,美团打车相关负责人已被北京市交通主管部门约谈。但这并不阻碍美团继续进军上海市场,市运管处副处长马斐透露,早在去年7月,美团打车就已经获得本市相关资质。
[美团出行已经按照网约车暂行管理办法以及本市的若干规定已经取得了在本市从事网约车的网约车平台公司的经营资质,但是在申请许可之处他是没有相关注册车辆在实际进行运营,根据目前发布的美团将要入驻上海运营的消息,行业管理部门将按照相关法规的规定要求美团公司所有车辆必须符合本市的规定和要求,取得合法的营运证件,同时在实际运营之前要将所注册车辆的有关信息接入行业监管平台。])
在经过此前一轮红包大战过后,网约车市场目前相对进入到一个平稳的状态,对于新入局者来说,如果通过低价的方式来进行无序竞争,会受到一定的规范。根据《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第二十一条规定,网约车平台公司不得有为排挤竞争对手或者独占市场,以低于成本的价格运营扰乱正常市场秩序,损害国家利益或者其他经营者合法权益等不正当价格行为,不得有价格违法行为。
对于进军网约车领域,美团点评方面表示,餐饮、娱乐等业务都与出行紧密相连,进入出行服务,是让用户体验更便捷。滴滴方面则表示,共享单车本身会给用户带来便捷与实惠,其布局跟网约车业务并不冲突,只是出行场景不同。摩拜上线共享汽车业务后也表示,将用自己的技术,一站式解决消费者从骑行、到驾驶、再到骑行的多场景出行需求。对于这些变化,专家分析,这其中,只有外卖业务看起来和移动出行的联系有点远,但其实,2015年,滴滴就入股了外卖平台饿了么;国际上,Uber也在2014年推出了外卖业务,另外他们还有配送服务。原来大家都认为外卖、网约车、共享单车会分别成为行业寡头,但目前这些变化表明,一旦形成平台经济,很可怕,业务没有边界,并且随时可以跨界,现在是外卖,未来还可能做快递。
这一轮跨界抢地盘来势汹汹。有消息显示,美团网约车对司机端抽成比例为8%,这比滴滴整整减少了一倍以上,而且在部分地区还有奖励,例如北京前5万名司机前三个月零抽成。不知是否因为竞争压力,老牌的网约车企业易到最近下调了司机端的抽成比例,从原来的21%下调为5%。有网约车司机直言,“哪家平台给钱多跑哪家”。不止是网约车,在共享单车领域,平台之战也一直是在“烧钱”的状态中。各种优惠、免费骑行活动不断;摩拜和ofo等推出的月卡模式,更是价格低廉,最低仅2元就可包月。
企业混战移动出行,用户能得到哪些实惠?经历过2014年网约车补贴大战的用户都知道,动辄十几元的红包不是闹着玩的,一个打车起步价妥妥地就有了。另外,用户在移动出行体验上也会更好。试想一下,一份共享单车押金,多种共享单车随便骑;共享单车和共享汽车、网约车接驳不卡壳,1分钟的时间都不会让你浪费;你的外卖可能是网约车送来的,更快更稳不撒汤;更有甚者,说不定未来还可以在车上吃外卖。这些都不是没有可能。
种种迹象表明,未来移动出行一个APP解决所有事儿是大概率事件。摩拜也表示,未来用户将无需切换APP即可使用摩拜共享汽车,实现开锁、还车、订单支付等功能,一个APP满足多种出行需要。但问题又来了,同样是一个APP囊括移动出行所有服务,你是选择摩拜、美团、还是滴滴?巨头之争,恐怕一番大战少不了。中国电子商务协会政策法律委员会副主任刘春泉认为,无论如何,充分竞争对消费者来说是好事。
([能够分流一部分原来这个行业的服务者到新的平台上把竞争重新恢复起来,任何一个市场只有有充分的市场竞争,消费者才会得利。价格战不是长久之计,最终还是要回到大家努力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通过优胜劣汰自己做出来。])
大家都爱看
阿里云亮相上海网络安全博览会 展示新一阿里云亮相上海网络安全博览会 展示新一 共达地AutoML自动化AI训练平台,用AI编织社共达地AutoML自动化AI训练平台,用AI编织社
查看更多热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