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手机严重紧缺芯片与屏幕,还要依赖高通与三星多久?
2018-01-30移动互联网 编辑:安安
中国如今是全球最大的智能手机消费市场,华为、OPPO、vivo、小米等手机厂商不仅在中国卖得火热,还在海外也获得不错的战绩。但是中国半导体行业发展滞后,最终形成了“缺芯少屏”的局面,最好的手机处理器芯片、内存芯片、手机显示屏都是国外的,中国厂商只能大批量采购别人的。
华为的海思麒麟与台湾的联发科支撑起手机处理器的中低端产品,然而高通在中高低端的处理器芯片都处于绝对的垄断位置,即便是华为、三星自己能生产处理器,也会采购高通的处理器。这就涉及到量产的成本优势了,因为高通处理器的量大,在供应链这一头的话语权与控制力就比较强,生产出来的芯片成本会更低。况且高通还有专利池,其他手机厂商采购高通的芯片会有专利授权费用上的优惠。
中国的京东方也在手机显示屏技术上不断追赶三星,最新的第六代OLED柔性显示屏生产线一家实现量产,但是目前产能依然有限,每月只能生产1万多片,要到2019年绵阳工厂建成投产才能实现月产几万片,这样算下来即便到了2019年一年也只能生产几十万片,而手机显示屏的需求量则是一年几亿片。因此韩国的三星、LG依然会是手机显示屏的最大供货方。
再说手机存储芯片,三星又是一家独大,还好中国有一家清华紫光通过收购吞并入股的方式,三次并购(并购展讯、锐迪科、新华三),三次结盟(结盟英特尔、西部数据和惠普),完成了存储芯片领域的布局。据统计2016年紫光向全球提供的记忆存储芯片超过15亿颗,全球有7亿部手机采用的是紫光生产的芯片。紫光最近也将投资300亿美元打造紫光南京半导体产业基地,主要产品为3D NAND FLASH存储芯片和DRAM内存芯片,建成后每月可以生产20万片,预计产值超过100亿美元。
有人说过“集成电路是喜马拉雅山,核心芯片是珠穆朗玛峰”,全球半导体芯片主要掌握在美国、日韩的高科技企业中,而芯片其实关乎数据安全。中国是半导体芯片最大的消费市场,想要突破重围也成为半导体芯片生产设计者,绕不过的是专利技术。因此中国企业收购兼并海外公司也是被逼无奈,谁叫专利主要掌握在人家手里呢?不过伴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崛起,中国也在与海外公司争先努力,加大马力进行科技研发,说不定下一波科技浪潮的主导权可以掌握在中国人自己的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