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安全

80%的APP存在过量采集信息行为 谁来保护用户隐私?

编辑/作者:安安 2019-02-20 我要评论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记者 张涛)近日,京东金融APP被曝缓存用户手机截屏,引发用户担忧。随即,京东金融出面澄清该缓存图片只存在用户手机中,不会自动上传,此举为...

  中国商报/中国商网(记者 张涛)近日,京东金融APP被曝缓存用户手机截屏,引发用户担忧。随即,京东金融出面澄清该缓存图片只存在用户手机中,不会自动上传,此举为方便用户联系沟通,而非窃取用户隐私。与此同时,京东金融向用户道歉,并立即下线了APP上的这个“图片助手”功能。事情自此告一段落。不过,由此引发的用户隐私保护问题却被进一步凸显出来。业内专家表示,目前,国内互联网APP中,80%以上存在过量收集用户隐私的现象,亟待从监管层面加强监管。

80%的APP存在过量采集信息行为 谁来保护用户隐私?

  80%以上的APP过量收集用户信息

  2月16日凌晨,微博网友“阿木”在微博上发布的一段体验视频显示京东金融窃取用户的隐私图片。视频显示,当京东金融在手机后台运行时,用户在使用手机其他应用时的屏幕截图,会被存储在京东金融的缓存当中。该用户表示,他在此之前还发现,用户使用其他手机应用时拍摄的照片,也会出现在京东金融的缓存文件当中。

  17日上午,京东金融方面发布文字说明称,这是京东金融在2018年12月发布的版本中的一个便利小功能:如果用户打开京东金融APP后进行了截图,京东金融会认为用户有可能想向客服投诉或建议。为了方便用户和客服沟通,京东金融在用户界面的左上角展示图片提示,用户可进一步选择是否联系客服并发送图片。但无论如何,这一截图反馈功能不具备图片自动上传的能力,图片只是缓存在用户手机本地。与此同时,京东金融下线了“图片助手”功能,并表示,将投入更多的资源,建立更严谨的安全审查机制。

  事实上,京东金融并不是第一个被曝安全漏洞的APP,在此之前,已经有多家知名的互联网APP被曝有安全漏洞,甚至有故意窃取用户隐私的行为,仅媒体公开报道的就有数十起。

  国内知名的第三方网络消费维权平台——“电子商务消费调解平台”近年来受理的全国数十万起电商投诉案件大数据显示,包括当当网、国美在线、1号店等在内的电商平台,以及窝窝团、大众点评、百度糯米、携程、去哪儿、支付宝等在内的生活服务O2O平台,均屡屡因用户平台信息泄露。例如,去年4月,饿了么、百度外卖、美团外卖等多家外卖平台被曝泄露用户信息,有商家专门出售客户信息,每条售价不到0.1元,部分外卖骑手也参与其中,“当天”订单信息报价1元1条。泄露用户数据被灰色产业链不法分子频频通过“撞库”方式盗号,造成平台上账户被盗,带来巨大经济损失,成为网络安全“重灾区”。

  “目前来看,国内80%左右的APP都存在过量采集用户信息的问题。”上海市信息安全行业协会专委会副主任、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张威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各种过度采集用户信息的方式无处不在,例如,GPS定位、语音或输入法权限等等,用户一不留神,隐私信息就有可能被收集上传。另外,还有大量未经授权的的信息采集行为。“这导致互联网上各种APP乱象丛生。”张威说,国内APP问题一直比较多,只是最近一两年用户逐渐开始重视隐私等,所以很多问题被暴露出来了。

  如何有效破解监管难题

  面对众多APP过度收集用户信息甚至故意侵犯用户隐私的行为,如何有效监管成为难题。

  以京东金融为例,对于网友“阿木”爆出的问题,京东金融在文字说明承认APP在截图反馈功能开发上存在技术问题。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北京志霖律师事务所副主任赵占领也认为这个很可能是京东金融APP的技术BUG。赵占领认为,首先,用户在手机上截取其他应用的图片,可能会涉及非常敏感的个人信息,特别是用户在操作网银时的截图,直接涉及用户的隐私和财产安全,像京东这种知名应该不敢做这种直接、明显违法的事情;其次,用户在手机上截取其他应用软件界面的图片,多数情况下与京东金融之间没有关系,对其实际意义;第三,如果真的要通过这种方式收集用户个人信息,应该也不会把用户的截图放在京东金融APP的文件目录里,这容易留下明显的证据;另外,用户的截图被放置于京东金融APP的文件目录里,这个可能只是代表存储于用户手机本地,只有上传到服务器才会涉及非法收集用户个人信息。

  作为一家知名的大企业,有理由相信京东金融不会做故意侵犯用户隐私的事情。但面对成千上万、形形色色的各种APP,面对过度收集用户信息普遍存在这种现状,最终还需有效的监管才是正解。网络正在深入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如果不能采取有效措施保护用户隐私,将会产生非常严重的后果。公安部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公安机关累计侦破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4911起,抓获犯罪嫌疑人15463名。其中,仅2017年3月至7月,全国共侦破侵犯公民个人信息案件和黑客攻击破坏案件1800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800名,查获各类公民个人信息500亿条。有研究机构认为,2017年因个人信息泄露造成的经济损失已超千亿,因网络欺诈导致的损失接近5000亿元。

  尽管2017年6月开始实施的《网络安全法》和今年元旦起正式施行的《电子商务法》均多处条款重点涉及了个人信息保护问题,但并无具体细则和相应的配套措施,这对法律的执行造成困扰,因此,接下来,在日常的监管工作和具体行为的认定中依然需要更多配套措施出台。

  张威告诉中国商报记者,对于众多APP过度收集用户信息甚至侵犯用户隐私的问题,随着相关法律的出台,在监管层面已经有所突破,但尚有很多盲区和难点。他建议,国家监管部门要定期对各种APP进行检测,其中一项就包括用户信息采集的检测。

文章来源:中国商网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4、对于网友投稿的文章请仔细核对其真实性,如遇要求汇款转账情况,请格外谨慎。

相关文章
  • 工信部通报下架26款APP 包含吉祥航空旗下九元航

    工信部通报下架26款APP 包含吉祥航空旗下九元航

  • 德国通过《信息技术安全法》修订草案 建立统一

    德国通过《信息技术安全法》修订草案 建立统一

  • 当心!这17款App正在偷窥你的隐私

    当心!这17款App正在偷窥你的隐私

  • 以人脸识别为代表的新技术滥用 须用"猛药"来

    以人脸识别为代表的新技术滥用 须用"猛药"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