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私安全

调查:疫情期街道收集个人信息最多,超八成提交者担心流入黑灰产

编辑/作者:安安 2020-02-26 我要评论

疫情期间,为方便追溯民众是否与新冠肺炎确诊者同时出现在同一场合,全国多地开始登记个人信息。比如民众进超市、去菜场、乘坐公共交通等都需要提交个人信息。有...

  疫情期间,为方便追溯民众是否与新冠肺炎确诊者同时出现在同一场合,全国多地开始登记个人信息。比如民众进超市、去菜场、乘坐公共交通等都需要提交个人信息。有网友表示,为了防控疫情,这么做可以理解,但始终存在对这些个人信息是否会得到妥善保护和处理的忧心。

  近日,隐私护卫队发起“你担心在新冠疫情中收集的个人信息被泄露吗?”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超七成的受访者在疫情期间被收集个人信息。在这些被收集信息的受访者中,超八成担心信息流入黑灰产,被不法分子利用。

  ·· 1 ··

  2020年2月4日,隐私护卫队离乡回京返工。在出村时,隐私护卫队被要求测量体温,还登记了姓名、出行目的、联系方式、家庭住址等信息。尽管买火车票早已实名制,但在开往北京的高铁上,隐私护卫队还是填写了一张“旅客信息登记表”,登记了姓名、身份证号、车厢及席位、抵京后住所地、联系电话等信息。

调查:疫情期街道收集个人信息最多,超八成提交者担心流入黑灰产

  “旅客信息登记表”。

  类似上述登记个人信息的场景还有很多,比如进超市、去菜市场、药店等。此外,在沈阳、南京、太原等地,民众乘坐地铁、公交、出租车时,需扫描车上二维码,进行绑定手机号等实名认证操作。

  近日,隐私护卫队发起“你担心在新冠肺炎疫情中收集的个人信息被泄露吗?”问卷调查。截至2月25日,隐私护卫队共收集370多份有效问卷,其中,282位受访者在疫情期间被收集个人信息,占比75.81%。

  在这些被收集个人信息的受访者中,进出村/小区和居家隔离是提交信息最多的场景,分别占比近66%和48.3%。其他如进超市、买药、乘坐公共交通、出入公司所在办公楼等场景,提交个人信息的受访者占比在25%左右。

  如今在甘肃的“小怪”(化名)对隐私护卫队表示,在疫情期间,她买菜、买药时都登记了个人信息,包括姓名、年龄、户口地、是否去过疫区、是否有新冠肺炎患者接触史、来到这里的时间、身体是否不适等。此外,政府工作人员来家登记情况时,也大致收集了如上信息。

  调查显示,超九成被收集信息的受访者提交过姓名,占比最多;其次是电话和家庭住址,占比均超八成,接着是性别、身份证号、体温信息、年龄和籍贯,占比都超过七成。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23%的提交信息的受访者上传过身份证照片。

调查:疫情期街道收集个人信息最多,超八成提交者担心流入黑灰产

  提交个人信息类型占比图。

  隐私护卫队发现,确实在有些场景中,民众需提交身份证照片。比如在贵阳实名制乘车时,如果乘客没有智能手机等设备,无法扫描二维码,则可请求他人帮助。此时,乘客需提交手机号,上传身份证明,如学生证、老年证等证件的照片。

  网友“小蘑菇”发文称,疫情期间,小区物业采集了个人信息,还拍了身份证照片。她因担心信息是否会遭到泄露,询问网友帮忙解答。

调查:疫情期街道收集个人信息最多,超八成提交者担心流入黑灰产

  网友“小蘑菇”的求助文。

  ·· 2 ··

  从上面的数据可以得知,大多数民众在居家隔离、进出村/小区时被收集个人信息,在这些场景中,收集信息的工作人员大都是街道办事处、居委会等单位的工作人员。

  调查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在被收集个人信息的受访者中,超八成表示收集信息的单位包括街道办事处等;其次是交通部门和教育部门,分别占比达41%和37%。

  《网络安全法》规定,运营者收集、使用个人信息,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的原则,公开收集、使用规则,明示收集、使用信息的目的、方式和范围,并经被收集者同意。

  此次疫情中,民众在提交个人信息时,是否了解信息收集的目的、收集单位等内容?

  调查显示,超七成提交信息的受访者了解收集信息的目的和收集单位。

调查:疫情期街道收集个人信息最多,超八成提交者担心流入黑灰产

  提交信息的受访者是否了解收集目的、收集单位等内容的占比分布图。

  “小怪”对隐私护卫队表示,登记信息时,她都是在纸质上提交,收集者告知是政府收集,目的是为了控制源头。她举例说,有一次买了一些感冒药作为囤药,第二天便接到政府工作人员的电话,“这就确认是政府收集了(信息)”。

  此外,在沈阳、南京等地实名乘车时,用户扫描二维码,登记信息页面有小字提醒“沈阳市交通运输局:因疫情防控需要获取您的信息”。这意味着民众可了解收集信息的目的和收集者。

  不过,隐私护卫队在出村、乘坐高铁时,并未看到介绍收集个人信息目的的公示,相关工作人员也未口头告知。但是,在此特殊期间,隐私护卫队能自然联想到收集信息目的是为了防控疫情。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这么多受访者了解收集信息的目的。

  然而,对于信息存储期限、疫情过后处理方式等内容,在被收集信息的受访者中,了解情况的仅分别占比17%和23.7%。

  对于这些信息,“小怪”对隐私护卫队表示她并不清楚。在上述城市实名乘车时,民众也不能了解被收集信息的存储期限、到期后如何处置等情况。

  北京安理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王新锐认为,在疫情中收集个人信息时,收集者需告知民众信息存储期限、疫情过后的处理方式等,“这是保护个人信息主体权益的体现。”

  他还表示,因为疫情收集的个人信息,只应用于防范疫情的目的,这类信息的存储期限应当为实现防范疫情目的所必需的最短时间;在疫情结束后,这些信息应当进行匿名化处理或被删除。

  同时,他强调,收集信息时,如果收集者告知信息存储期限与到期后处理方式等,一定程度上可缓解民众对个人信息泄露或被滥用的担忧。

  ·· 3 ··

  据了解,在此次疫情防控过程中,因为疫情最早起源于武汉,所以一开始,全国多地在收集“武汉返乡人员”的信息。随着疫情的扩散,人员流动的增多,各地收集民众信息的场景变得越来越多,也不再仅限于与武汉有关的人。

  需注意的是,在民众提交个人信息的同时,信息泄露的事件也时有发生。

  隐私护卫队曾报道,早在1月27日之前,超七千“武汉返乡人员”信息泄露,涉及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手机号等敏感信息,甚至有人因此收到骚扰电话和短信。

  不止他们,新冠肺炎患者及其密切接触者个人信息泄露事件也时有发生。2月21日,宁波公布北仑新增一例新冠肺炎患者,而在此之前,患者及其十五位亲属的个人信息在当地微信群中传播,泄露的信息包括姓名、身份证号、家庭住址等。

  这些泄露事件,无疑会增加民众对信息泄露的担忧。

  调查显示,在被收集个人信息的受访者中,超七成担心信息泄露,21%的受访者表示不担心,其余表示无所谓。

调查:疫情期街道收集个人信息最多,超八成提交者担心流入黑灰产

  提交信息的受访者是否担心信息泄露占比分布图。

  之所以这么多受访者担心信息泄露,王新锐解释说,这次收集的信息类型多且涉及身份证号码、生理健康等个人敏感信息,这些信息一旦泄露或被滥用,将给个人来带较大的安全风险。并且,随着民众的个人信息保护意识的增强,信息泄露的担忧也会强化。

  他还表示,如果缺乏合理的安全保障措施,个人信息在存储、处理等环节,都面临泄露的风险。

  如果发生泄漏,民众最担心带来什么不良后果?

  调查显示,超八成提交信息的受访者担心频发接到推销电话、骚扰短信,还担心流入黑灰产,被不法分子利用。

  文/南都个人信息保护研究中心研究员 尤一炜

文章来源:南方都市报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4、对于网友投稿的文章请仔细核对其真实性,如遇要求汇款转账情况,请格外谨慎。

相关文章
  • 工信部通报下架26款APP 包含吉祥航空旗下九元航

    工信部通报下架26款APP 包含吉祥航空旗下九元航

  • 德国通过《信息技术安全法》修订草案 建立统一

    德国通过《信息技术安全法》修订草案 建立统一

  • 当心!这17款App正在偷窥你的隐私

    当心!这17款App正在偷窥你的隐私

  • 以人脸识别为代表的新技术滥用 须用"猛药"来

    以人脸识别为代表的新技术滥用 须用"猛药"来